以下为轨迹设计的一般要领及考虑准则:
(1)若易井漏地层较深,轨迹采用双造斜率设计,在上部井段使用较小的造斜率或拟悬链曲面,以尽可能小的井斜角及最短的井深钻穿易漏层,下套管将其封隔好,以减少表层井段作业风险。
(2)若稳斜段存在复杂地层,且离靶点远,为减少裸眼的暴露时间,推荐降斜使用小井斜设计快速穿过该层段,即可采用 S 型或 S 型双增剖面,若下部地层的可钻性较差更应考虑。但对于此设计的变化要进行摩阻和扭矩对比分析。而对于大位移井中离靶点较近且可钻性差的地层,不适宜采用该方法。
(3)若油田储层垂深差异大,如果油藏对轨迹控制无要求,可设计 S 型剖面进入产层段以降低测深和作业时间,可减少仪器测量误差影响,更易确定储层深度,但会增加摩阻和扭矩;如果油藏要求产层为水平段,应采用钻领眼方案,以较小的井斜尽快穿越,确定储层确切垂深,然后回填领眼侧钻水平段。
(4)摩阻、扭矩及水力因素考虑。根据摩阻和扭矩水力计算结果,对井身结构、钻具组合、钻井液性能等方面进行优化,在不影响地质目的前提下,对轨迹设计进行优化。
(5)大位移井摩阻和扭矩与井眼弯曲度有关,因此对造斜率大小有一定的要求,无特殊需求下,一般建议控制全角变化率在 3°/30m 以内。
作者: ;来源: ;人气:5;